鹦鹉鱼怎么治疗方法?
一、病发原因 水质不良,病原体滋生导致细菌感染; 新购入的鱼只,抵抗力低下,容易出现交叉感染而导致疾病出现; 换水、喂食不当引起应激反应,也会使病菌有机可乘。 二、症状说明 发病初期,鱼的背部、腹部、头部等部位会感染霉菌,长出白色、绒毛状菌丝,并伴有鳞片脱落;随着病情发展,菌丝颜色会变深,甚至变为黑色,此时若不及时治疗,鱼只将会死亡。
三、防治方法 保持水面开阔,水流畅通,有利于病鱼恢复; 提高水温至28℃以上,连续10天左右,可有效控制病菌生长; 对于已感染的鱼只,可使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15分钟左右,而后清水漂洗,全缸连鱼带水草剂泼洒; 对于感染严重或出现死亡的鱼只应及时处理,以免传染其他健康鱼只。
四、常见问题 在对患病鱼只进行治疗时,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使治疗的效果大打折扣。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。
问题一:在使用药物时,为什么必须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?
回答:这一点常被忽略。由于鱼体较小,药量过少达不到治疗效果,过多则会导致中毒,进而造成伤害。 正确做法应遵循“少量多次”的原则,即每次用药量宜少不宜多,间隔时间宜短不宜长。
问题二:在药物的使用期间应注意什么问题?
回答:首先,在用药期间切忌惊扰到鱼儿,避免造成应激反应。其次,要避免阳光直射和低温影响,因为高温、紫外线都会破坏药物的疗效。 最后,要特别注意药物的使用范围和禁忌。例如,硝基苯酚类药物(如呋喃唑酮等)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,应避免直接接触;碘制剂类药物(如碘伏、碘膏)刺激性较强,除用于治疗外,不能长期用作预防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