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驱虫药驱什么虫?
这个问题的关键,其实在于如何定义「杀虫」的概念。 按照字面理解,「杀虫」就是杀死虫;但是,从动物药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角度来看,所谓的「杀虫」实际上是指抗寄生虫的作用——能够抑制或杀灭寄生虫的生物学过程而发挥作用。 从药物化学分类来看,目前市面上所有的驱虫药,大致都可以归类为「杀虫药」(parasiticide)或是「抗寄生虫药」(antiparasitic drug)。这些药物通过干扰、阻断寄生虫的正常生理功能而起到杀虫的效果。 也就是说,只要具备上述作用,无论使用方式是如何,能够使体内寄生虫死亡,就是「杀虫」了。注射用驱虫药在肠道内被消化液分解后,可释放出具有杀虫作用的游离氨基酸。而口服制剂则必须经肠道细菌分解,转化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后才能发挥药效[1-3]。
由此,我们可以得出结论,不同剂型的驱虫药,作用机理是一致的,都能够抑制寄生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,以及破坏寄生虫细胞膜的完整性,从而抑制其生长、繁殖和扩散。当寄生虫缺乏营养供应和能量转换时,就会导致其死亡。 然而,尽管驱虫药能够全身性地覆盖所有寄生虫,但是由于各种寄生虫的发育阶段、生活史及生理特性均有差别,相应的药物敏感性也会有所差异[4](表 1)。所以,我们通常需要针对性地选择药物,以实现「杀虫」的目的。
表 1 常见寄生虫的抗药性研究结果
注:①耐药性指寄生虫能够抵抗药物对其所产生的杀灭作用;②敏感型为体外培养法检测结果,仅具一定参考价值。
一般来说,我们建议各位铲屎官在选择驱虫药时,需要注意以下两点:
首先,我们应当选择对寄生虫的杀虫效果明确的药物。这可以直接体现在药物的抗菌活性上。如果一种药物能够杀死特定的细菌,那么它也能够杀死体内的寄生虫,这就是该药物的抗菌谱。如果连药物的最大耐药菌株都对药物敏感,那就说明该药的抗菌谱广。反之,若药物的最大耐药菌株对这些药物都具有抗性,即这些药物对该最大耐药菌株无抑制作用,就说明该药的抗菌谱窄。
其次,我们还应考虑药物对我们的健康危害,特别是对于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。毕竟,驱虫药进入胃肠道后,首先要经过胃酸这一关,而后才能到达肠道发挥作用。药物对肠胃的刺激反应(如恶心、呕吐等)往往直接反映在其不良反应上。我们在关注驱虫药抗菌谱的时候,还需要注意药品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描述,如有无刺激肠胃道、导致腹泻的症状出现。 对于人类而言,长期服用驱虫药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,引起肠黏膜损伤,从而导致肠道抵抗力下降,诱发肠道寄生虫病发作。另外,一些驱虫药有可能引起免疫抑制,降低机体对感染的应答能力,使寄生虫病复发的机会增加[5]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