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个月的猫有寄生虫?
这个要看具体情况,不过一般建议定期给猫咪做体内外驱虫。 很多铲屎官对体内驱虫的概念并不明确,觉得是给猫咪吃打虫药,把肚子里的虫子杀死或者驱除。实际上,体内驱虫指的是清除消化道内的寄生虫。
而消化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又分吸虫、绦虫和蛔目三类。 吸虫能够吸食消化液,导致胃肠道分泌紊乱,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,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死亡。
比如我们最常听闻的肠道吸虫——蛔目异尖线虫(俗称的“蛔虫”)。蛔目寄生虫通过唾液腺释放毒素,可以导致胃肠炎,出现腹泻的情况;有些蛔目的幼虫还可以钻到胆道或者消化道壁的皱褶里,引发急性炎症反应,导致恶心、呕吐,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。 此外还有绦虫,也是寄生虫中的“大块头”,体表有钩刺或刚毛,可以在胃肠道里“游走”,并携带病原体入侵其他组织细胞,引起相应组织的感染与损伤。
需要说明的是,这些体内寄生虫成虫的形态各异,体积大小相差很大,但都有一个共同点:喜欢各种“钻”,当它们“钻”到人肚子里后,会钻到胆道或者消化道壁的皱折里,然后诱发急性炎症反应。此时若机体抵抗力较弱,则可能导致较严重的后果,甚至危及生命。
为了预防上述风险,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,给猫咪定期口服含有阿苯达唑等成分的体内驱虫药。 对于幼龄的猫咪,尤其是7岁以下的猫猫,建议每个月做一次粪便的检查,以确定是否有虫体存活或者虫体尚未孵化的虫卵存在。 检查的方法很简单:取适量猫咪的粪便放在白纸上,仔细观察便便的表面,如果有白色蠕动的虫子,就要及时带猫咪去医院进行相应的处理了。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体外驱虫可以通过药物喷淋、药液洗澡等方式来实施,但是体内驱虫则需要口服药物,对消化功能有一定影响,因此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服药时间应尽量固定,这样可以形成条件反射,减少胃肠道的反应。